[切换城市] 南宁 首页 厂房仓库 办公研发 土地 导购 资讯 园区招商联盟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资讯】广西首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获批建设

发布日期:2023年10月26日点击次数:11206次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中国汽车市场,曾经“躺着赚钱”的合资公司不得不正视挑战,用各自的方式应对转型的烦恼。

10月24日,广汽集团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广汽三菱重组的关联交易公告》,拟对广汽三菱、广汽三菱汽车销售公司实施股权调整等重组事项。重组完成后,广汽三菱将成为广汽集团全资子公司。今后,这家中日合资车企的工厂将成为广汽埃安增产扩能计划的一部分。

就在一周前,备受关注的神龙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神龙公司”)也官宣了转型方向。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风集团”)对外披露的交易公告显示,东风集团将购买神龙公司位于武汉、襄阳的特定土地使用权、建筑物和构筑物,然后将目标资产出租给神龙公司。

事实上,这两张公告只是不少合资车企发展的缩影。

一方面,经过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市场洗牌,包括铃木、菲亚特、雷诺、讴歌等品牌已先后退出中国市场,许多合资品牌的地位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另一方面,随着汽车产业政策的调整,外资车企在华合资的企业数量和股份比例均已放开限制。

在诸多因素的作用之下,过去的传统合资模式已有些落伍,中国汽车市场正进入“新合资时代”。

那些此前发展顺风顺水的合资公司,为何在市场上频频亮起“黄灯”甚至“红灯”?中外股东应该如何出手,帮助合资公司转型?显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些问题将是中国汽车市场上的必答题。

市场大洗牌后怎么走

自中国汽车市场进入私人消费时代以来,有不少合资品牌在中国市场获得成功。一方面,头部在华合资的品牌包揽了国内汽车品牌“保有量TOP5”,大众、丰田、本田、日产、别克分别高达2735万辆、1330万辆、1252万辆、1004万辆、916万辆;另一方面,北京现代、长安福特和神龙公司这些位居第二阵营的合资企业,也曾分别创下年销量“超百万辆”“近百万辆”和“超70万辆”的巅峰成绩。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合资品牌市场占有率始终稳压中国自主品牌一头。2021年,中国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为41.2%,2022年提升至47.3%。直到今年上半年,中国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才首次突破50%。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表示,合资品牌在产品开发等方面跟不上中国市场和消费者,导致其产品竞争力出现问题,然后市场份额迅速萎缩。他认为,中国汽车市场演变速度之快、势头之猛,出乎不少合资车企外方高管的意料。

“在当前中国汽车市场电动化转型加速、自主品牌强势崛起的大背景下,合资品牌的销量自然会受到严重冲击。”汽车评论员白德认为,合资品牌式微的根本原因有两点:一是自主品牌、新势力崛起,竞争对手变强了;二是中国车市进入了存量竞争时代,市场无法再消化如此多的汽车品牌。

在他看来,在这些不可逆转的市场趋势面前,合资品牌如果不能积极应变,市场还会被继续蚕食,最终不得不黯然退出。

瑞银中国发布的研报称,由于竞争激烈,中国车市中的尾部汽车制造商正在逐渐退出市场,只留下最适合生存的公司。中国目前大概有148个汽车品牌,其中114个是本土品牌,34个是外国品牌。瑞银分析师表示,到2030年,能够在中国市场大规模运营的车企将只剩下10家至12家。

还有业内专家预测称,到2025年,国内合资非豪华乘用车的市场占有率将下降至29%。

“当前,中国汽车市场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新能源汽车加速替代传统燃油车,自主新能源产品加速抢占合资品牌的传统优势市场。”神龙公司相关人士坦言,与大多数合资车企一样,加速转型升级是神龙公司破题的切口。

据他透露,此次战略调整是东风集团与Stellantis集团积极商洽,双方达成一致后形成的方案。值得注意的是,东风集团与Stellantis集团对神龙公司的治理模式保持不变,中法双方50∶50的股比保持不变。中法股东双方将继续履行2019年已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合资年限延长至2037年。

对此,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神龙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祖同表示,这是结合东风与Stellantis战略安排,和神龙公司自身特点而实施的重要举措,“是最利于神龙公司长期稳定发展的”。

Stellantis集团全球执委会成员、中国区首席运营官,神龙汽车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奥立维表示,Stellantis集团将携手东风集团,共同支持神龙公司继续在中国市场生产销售标致和雪铁龙车型、富康车型,并支持和扩大神龙公司的整车和零部件全球出口业务。

在转型大棋局中下好本土化“先手棋”

“考虑到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研发需要大量资金和资源,合资公司的股东双方当然需要精打细算,尤其是那些遭遇销量下滑的。”车夫咨询合伙人曹广平认为,随着市场变革的持续推进,外方股东“以技术、品牌换市场”的简单做法已经难以复制。

白德认为,对于那些销量连年下跌、难有起色,甚至资不抵债的合资品牌来说,及时转出过剩的产能,清理掉品牌负资产,反而更有利于股东双方的长远发展。“特别是对于中方股东来说,弱势合资品牌的存在分散了企业资源,不利于企业将精力集中在自主品牌与强势合资品牌身上。”

东风集团方面表示,在此次战略调整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支持神龙公司开拓发展新模式、激发经营新活力,利用体系优势帮助其积极融入东风的新能源事业版图”,从而推动神龙公司按下新能源转型“加速键”。

神龙公司此前曾表示,从2024年起,神龙公司将不再推出全新的燃油车型。未来5年,神龙公司将密集投放9款全新车型和多款改款车型,其中8款为新能源车型。

事实上,对于东风集团来说,充分利用神龙公司全球标杆工厂的优势资源和现有产能,既是为了充分发挥集团制造资源的协同效应,也是东风乘用车新能源“跃迁行动”落地的重要一步。

曹广平分析称,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链愈发强大,尤其在动力电池、智能网联等新兴技术领域取得了突破;同时,汽车行业外资股比限制全面放开,因此从整体来看,中外企业在汽车领域的合作空间反而比以往更大。

从大众汽车集团投资小鹏汽车,并达成技术合作框架协议,到奥迪与上汽集团签约,联合开发新车……今年以来,外资车企加强在华投资,与中方伙伴深化合作关系的新闻层出不穷。

在许海东看来,这体现了合资企业和外资企业的战略决策:不只要把产品研发环节搬到中国,还要借助中国合作伙伴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技术上的优势,尽量发挥中国产业链的优势。

易车研究院发布的《合资车企新能源洞察报告(2023版)》分析称,2023年至2026年,是合资车企转型、合资品牌加码新能源战略的最后窗口期,建议合资车企要重视市场变化和技术潮流,提升自己在华的本土研发与采购能力。

该报告的统计数据显示,从2014年至2022年,增换购消费者占比迅速逼近70%。占据先发优势、客户保有量巨大的合资品牌本应捷足先登,但却在电动化、智能化转型中掉队,没能跟上用户诉求的变化。

“如果连自身老用户都留不住,合资车企主导中国车市的时代即将画上句号。”白德直言,合资品牌必须将突围的紧迫感,转换为对技术研发和本土化合作的重视。

合资车企将成“中国制造”驶向全球的桥梁

除了加强本土化合作以降低研发、生产成本之外,支持合资公司将产品返销海外,成为不少合资公司股东双方的另一大选择。

从广汽本田生产的奥德赛返销到日本市场,到福特宣布出口业务成为重组中国业务的重点方向之一,不少合资品牌希望通过发展出口来提振销量。

东风集团已表态称,将与Stellantis集团继续深化合作,在稳定神龙公司国内销量和规模的基础上,共同支持神龙公司以“神龙造·全球销”为战略方向,借助双方股东的全球资源、品牌效应,扩大整车和零部件的出口业务。

2022年,神龙公司共出口汽车3.7万辆,同比增长180%,占当年总销量近30%,创下历史新高。

据透露,经过本次战略调整,神龙公司成立了国际事业部,努力构建国际化人才队伍。目前几项新规划的出口项目已全面启动,并将在今年内落地,未来将有更多出口项目陆续启动。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9月,我国累计出口汽车338.8万辆,同比劲增60%,前三季度汽车出口量已超过去年全年水平。

“汽车出口带动我国汽车行业走向了新的高峰。”许海东直言,中国制造的汽车在国际上也具备很强的竞争力,已被众多国外消费者所接受,今年中国汽车出口量预计将达到450万辆。

显然,挂着外国车标、在国际上认同度更高的合资品牌,也希望在汽车出口中分一杯羹。

“我们必须注意到,为了延缓进口中国新车所带来的冲击,已有部分国家和地区正在或即将筑起贸易壁垒。”白德分析称,尽管汽车产业链的国际分工相对成熟,但考虑到纷繁复杂的国际政治形势和逐渐抬头的贸易保护主义,中国汽车“出海”仍然要正视挑战。

他建议说:“除了在海外投资、进行当地化生产之外,中国企业还应考虑以合资品牌为锚点,与合资伙伴携手开拓全球市场。毕竟各国市场环境不尽相同,如果合资双方发挥各自的优势,将产品返销海外,无疑能使出海效率最大化,最终实现合作共赢。”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中国车企逐渐具备了向海外市场输出技术和品牌的实力,中国汽车市场也进入了更高质量的对外开放。”白德提醒说,只有中外企业实现“真正平等、共赢的合作”,中国技术、中国制造才能更好地赋能中外双方的全球战略,同时也才能减少资源浪费,让中国汽车市场得到更健康的发展。

 

(原标题:中国汽车跑步进入“新合资时代”

来源:中国青年报·中青网

记者:许亚杰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平台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平台转载使用,须保留本平台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请直接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合作伙伴招聘机会服务声明

TEL:(4006882265)  传真:0771-5594816

Copyright©2024 仙舟项目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桂ICP备17010536号-1 桂公网安备450102020003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