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南宁 首页 厂房仓库 办公研发 土地 导购 资讯 园区招商联盟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2013年—2017年广西食品工业发展状况分析

发布日期:2018年05月16日点击次数:4189次

食品工业是农产品向消费市场转化的重要中间环节,承担着为国民提供安全放心、营养健康食品的重任,是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广西富有先天的地理优势和良好的气候环境,孕育着众多的特色农产品和特色农业,为发展食品工业提供了良好的供给基础和条件。近年来,在经济发展处于新常态的背景下,广西食品工业总体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美好饮食需求也越来越高,食品工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将越发显现,既面临着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培育新品牌的繁重任务,同时也面临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特色产品发展市场竞争压力加强的挑战。下阶段,广西食品工业应按照十九大精神要求,在注重打造名牌产品、突出广西特色、强化帮扶解困、聚焦绿色发展、加强食品安全、提升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发力下功夫,才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加工食品高端化消费的时代需求。

一、发展的基本情况

2008年11月,广西政府将食品工业列为广西七大支柱产业,拉开了广西食品工业调整和振兴发展的序幕,广西的绿色、特色农产品和加工产品受到高度关注。2013以来,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增速放缓的形势下,广西食品工业认真落实中央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顺应市场变化,积极推进食品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7年广西食品工业经济运行总体呈现“生产回升、规模扩大、效益提高、结构改善”的态势。

(一)生产恢复稳定、规模持续扩大。

2013年-2017年,广西食品工业增速历经由高到低,再恢复到平稳的过程,其中低谷在2016年。2013年,广西食品工业增加值增速为12.3%,2014年回落到10.4%,2015年继续回落到4.9%,2016年受烟草制品业大幅下降的影响而回落到最低值3.7%,2017年提高到5.8%,其中农副产品加工业增长6.4%,食品制造业增长11.2%,酒、饮料和精制茶增长3.6%。各年份的食品工业增加值增速比同期的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低0.3-3.8个百分点,形成“V”字型运行轨迹,与全区规上工业经济运行呈现的“线性下滑”轨迹相比,广西食品工业相对于总体发展明显滞后,但已显现较强的回升态势(见图1)。

TIM图片20180516152633.png

2015-2017年,广西食品工业企业个数不断增加,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升。2015年广西食品工业企业数808家,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数的14.5%,资产总计2021.3亿元,主营业务收入3030亿元,实现“十二五”规划中提出食品工业年销售收入超3000 亿元的发展目标;2017年,广西食品工业企业数834家,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数的14.7%,企业数比2015年净增26家,占比提高0.2个百分点,实现总产值超过50亿元的食品工业企业有9家,占全部规模以上食品工业总产值的19.1 %。

 广西食品工业在工业经济中居重要地位。从全国看,2017年广西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国的比重为3.1%,比2016年提高0.4个百分点,在全国占据一席之地。2017年广西食品工业增加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5.5%,排全国第9位,位次比2016年进2位;从全区看,2017年广西食品工业增加值占全区规上工业的比重为16.1%,继续稳座广西七大支柱产业首位,比位居第二位的汽车产业高7个百分点。2017年广西食品工业对全区工业增长贡献率为13.9%,比2016年高8个百分点,再次跃居广西七大支柱产业之首,比居第二位的有色产业高1.8个百分点。

(二)产品特色明显,产量持续增长。

食品工业的发展与农业要素密切相关。广西具有丰富的农产品加工资源,蔗糖、蚕茧、八角、玉桂、松香、芒果、罗汉果等产量全国第一;木薯、淀粉、木瓜、桐油、山茶油、茴油、奶水牛乳制品、柑桔、龙眼、荔枝、芭蕉、火龙果、稻谷等产量名列全国前列;水稻面积居全国第三位,桑园面积居全国第一位;核桃、板栗、柿子、柚子、食用菌、马蹄等特色农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烤烟、香猪、茶叶、白酒、水产品等享有较高知名度,基本形成了以粮油加工、制糖、肉类加工、水产品加工、果蔬加工、方便食品制造、乳制品制造、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烟草制品等为重点的特色食品工业体系。

1.png

2.png

——农副食品加工业:2017年企业数545家,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6.4%,比2016年提高1.9个百分点;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388亿元,同比增长12.3%。主要产品:大米增长2.8%,宾阳、象州、上林、桂平等地大米加工市场占有率较高;精制食用植物油增长5.2%,知名品牌有金龙鱼、香满园、口福等;成品糖增长4.4%,产量占全国60%以上,拥有湘桂糖业、南华糖业、南宁糖业、农垦糖业、东糖集团、凤糖集团等龙头企业;肉制品增长20.1%,陆川猪肉加工,巴马香猪加工,以及玉林牛巴、南宁柠檬鸭、梧州神冠蛋白肠衣、龙舟、贺欧、名香园等腊味品牌备受青睐;淀粉及淀粉制品增长5.2%,藕粉、葛粉、桄榔粉、百合粉等产品特色明显;焙、炒加工的坚果及果仁增长59.8%,近年来涌现出菜帮子、珍惠琳、歆颖、庄家铺子、山鸿、锐尚等一批商标;豆腐及豆制品增长14.1%,南宁淮南王豆奶、桂林腐乳、梧州冰泉、陆川黑芝麻糊、贺州豆豉、贵港腐竹等品牌享誉区内外。

——食品制造业:2017年企业数138家,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1.2%,比2016年提高0.5个百分点;完成主营业务收入455.1亿元,同比增长12.2%。主要产品:饼干增长24.8%,桂林糕酥饼、桂平香糯米饼、合浦大月饼、珍惠琳食品、袁大头食品、盛兴龙食品、山鸿食品、锐尚食品等产品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蜜饯增长12.9%,知名产品有桂圆、芒果干、木薯干等;米制半成品增长21.2%,拥有华享食品、桂林米粉、全州米兰香食品、桂平罗秀米粉食品等大型企业;速冻食品增长54.1%,南宁民歌、北海果香园、贺州嘉华等产品市场潜力看好;方便面增长19.9%,近年来涌现的南宁老友、柳州螺蛳粉、桂林米粉等快食面迎合了大众口味;乳制品增长6.6%,皇氏乳业、石埠、壮牛、贝因美、康小乐等品牌左右市场;罐头增长9.8%,广西嘉宝、广西亮亮、桂林皇冠、荔浦罐头等企业仍具蔬菜、水果罐头制造的优势。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2017年企业数149家,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3.6%,比2016年回落3.3个百分点;完成主营业务收入495.0亿元,同比增长5.7%。近年来,受消费需求持续低迷影响,大部分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经营较为困难,2017年尤为明显,主要产品饮料酒下降10.6%、软饮料下降44.3%,但仍有可圈可点之产品:丹泉、桂林三花、乳泉液、桂林湘山等广西知名酒业仍坚挺市场,白酒产量增长8.5%;果汁和蔬菜汁类饮料增长9.7%,蛋白饮料增长53.0%,皇氏、石埠、南宁娃哈哈、南宁淮南王豆奶、南宁登美、柳州雅维、桂林汇源、合浦果香园、北流思味特等产品继续保持产销良好的态势,业绩稳中有升;精制茶增长12.5%,横县末莉花茶、防城港金花茶、覃塘毛尖、西山绿茶、梧州六堡茶、凌云碧螺春、西林天韵、昭平将军峰和亿健、三江程阳桥有机茶等产品誉满天下,广西成为全国名副其实的精制茶加工基地之一。

——烟草制品业:烟叶复烤1家,卷烟制造企业1家,即广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2017年两家企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9%,比2016年提高8.9个百分点;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07.4亿元,同比增长2.6%。近年来,受市场消费需求下降的影响,广西烟草制品业企业生产持续走低,2016年曾以下降7.0%创史上新低,2017年卷烟产量下降2.4%,但知名品牌“真龙”在全国烟草业仍具影响力。

(三)结构明显变化,非公企业趋好。

2017年,广西食品工业增加值占全区规上工业的比重为16.1%,总资产占13.9%,主营业务收入占14.7%,上缴税金占18.7%,利润总额占14.5%。与2015年相比,广西食品工业的经济类型结构、企业生产结构和内部结构调整均发生变化,非公经济企业在食品工业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

经济类型结构趋向非公企业。2017年,广西食品工业资产总计为2383.3亿元,比2015年增长9.8%。其中,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资产总计下降40.2%,行业占比分别由2015年的10.3%下降到2017年的0.4%。同期,非公食品工业经济企业资产总计为2374.8亿元,比2015年增长9.4%;占全区的比重为99.6%,比2014年提高0.6个百分点,非公经济企业成为该行业发展主角。

生产效益结构转向非公企业。2015年,广西食品工业增加值中,国有企业、非公经济企业增加值占比分别为0.5 %、和66.8%,2017年两大类型企业的占比分别调整为0.7%和68.6%;2015年,广西食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中,国有企业、非公经济企业占比分别为1.4 %和98.6%,2017年两大类型企业的占比分别调整为1.3%和98.7%,非公经济企业成为该行业发展的主力。

食品制造业占比升。随着食品升级换代及市场需求变化,自2014年以来,广西食品制造业发展明显优于农副食品加工业。2017年,食品制造业增加值比2014年增长74.5 %(现价,下同),对全部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提高1.9个百分点;而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增长20.3 %,对全部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回落1.0个百分点。食品制造业和农副食品加工业在食品工业中的结构发生明显变动。2017年,两大行业在食品工业中的占比分别为13.1%及55.1%,食品制造业占比比2014年提高3.2个百分点,农副食品加工业占比比2014年提高1.9个百分点。

二、食品工业经济运行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2017年,广西食品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比全部规上工业低1.3个百分点,差距比2013年扩大0.7个百分点;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10.7%和5.7%,增速均低于全区规上工业企业平均水平,广西食品工业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存在问题应给予关注。

转型升级几多艰难。广西热带水果品种多,农产品产量可居,食品工业发展先决条件优越,催生出众多从事食品加工贸易的企业,形成企业生产集中度提升与“小、弱、散”并存的现状。2017年,广西食品工业企业中,总产值小于亿元的企业有255家,占30.6%;总产值过亿但不足10亿的企业有493家,占59.0%;总产值超过50亿元的企业有9家,其中过百亿的企业只有3家。2017年,广西加工食品在市场中的业绩不尽相同,95家米业企业生产的大米293.4万吨,仅增长2.8%;17家营养、保健食品企业生产的产品1.7万吨,下降0.4%;25家食品添加剂制造企业生产的产品58.7万吨,下降8.8%;5家啤酒企业生产啤酒158.9万千升,下降12.8%;21家瓶(罐)装饮用水制造企业生产包装饮用水360万吨,下降56.2%,其中,仅分布在河池市的矿泉水生产企业就有活泉、丽琅、中脉、统一、铂泉和中源山泉等品牌,多家企业相互争夺巴马寿乡之水源。广西食品工业产品向更营养、更多元、更新颖、更健康的新品发展,适应消费者对安全、营养、美味、时尚、健康的追求,可谓任重道远。

糖业发展几度徘徊。广西是全国的甘蔗主产区,蔗糖产品居全国第一位,制糖业的特色成分形同云南和上海的烟草业、吉林和黑龙江的米业、贵州和四川的酿酒业。2013年,广西制糖业增加值曾以14.6%的增速居食品工业各行业之首,占全部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也创下过23.2%的新高,但由于近年来食糖价格几度受国际食糖价格下跌的影响,加之糖料生产成本剧升,以及市场上糖精、糖精钠等高倍化学合成甜味剂的冲击,抑制了食糖销售价格的回升速度和回升幅度,广西近90家制糖企业生产成本上升,盈利状况时好时差,盈利水平时高时低,2015年和2016年广西制糖业连续下降,2017年制糖业虽有起色,其增加值增长回升到3.9%,占全部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上升到3.1%,但与同年贵州酒饮料占比21.3%、四川酒饮料占比7.8%和云南烟草占比31.8%相比,广西制糖业逊色不少。

企业成本几近难控。食品工业不仅受农业发展的影响,更易受消费需求所引起的价格影响,是控制成本难度相对较大的行业。2015年—2017年,广西规上食品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由80.4元提高到82.9元,年均增加0.97元,同期,全部规工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由85.0元提高到85.5元,年均增加0.2元。2017年,广西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三项费用为246.6亿元,比2016年增长6.0%,比全部规上工业企业高2.3个百分点。其中销售费用增长8.9%,比全区高3个百分点;管理费用增长10.9%,比全区高7.2个百分点。2017年,广西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增长3.4%,其中,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21.2%,烟草制品业增长1.8倍,广西食品工业以降低费用来实现控制成本的成效并不明显。

知名品牌几番忧虑。食品工业曾是广西值得炫耀的产业之一,一些知名品牌、著名商标、老字号曾影响消费者的选择,现如今,随着一批批区外知名品牌抢滩登录广西食品消费市场,广西有的食品知名品牌逐渐淡出消费者的视野,甚至消声匿迹。曾津津乐道的荔浦罐头不敌广东、上海、浙江和江苏等省份的罐头品牌,现存的蔬菜、水果罐头制造企业只有10家;曾引以为豪的东园家酒、神浮酒、雄森却被地方名目繁杂的保健类酒挤出主市场;座拥全国产量最大的食糖而未能在糖果制造业中立起有影响力的品牌,全国与糖相关的巨大消费市场被区外占有;铁鸟、花桥、乌石等老字号在诸如海天、厨邦、味事达、鲁花、加加等酱油市场消费战中苦撑;茶花山、丽琅、活泉、中脉、统一等品牌与涌入广西的汇源、娃哈哈、恒大、农夫山泉、怡宝、百岁山等品牌相争市场份额;皇氏、石埠等乳品创新力增长,但还暂难与伊力、蒙牛相媲美;广西企业生产的啤酒均被贴上燕京、百威、华润雪花、青岛、珠江等区外品牌;老友粉、螺蛳粉等方便面还缺乏像康师傅、统一、老坛酸菜等响当当的品牌……。广西缺少叫得响的国内品牌和国际品牌,“卖自己的货,贴别人的牌”的现象比较普遍,成为广西食品工业发展的短板。

食品装备几乎空白。广西食品工业制成品多是食品,在食品品质和安全标准不断提升的形势下,食品装备在智能化、自动化、安全性和生产效率等方面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但至2017年,广西还没有一家规上企业从事食品、酒、饮料、茶及烟草生产专用设备制造和食品检测设备制造,只有10家规上企业具有农副食品加工专用设备制造能力,众多食品加工依靠的设备简陋,技术落后,检测成本也高,导致农产品加工损耗率高,精深加工不充分,产品档次低,市场竞争力弱,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消费市场需求。

三、广西食品工业发展的建议

重食品工业之位,振做大做强信心。近年来,广西食品工业稳定发展,有利地减缓了广西工业“资源型化”的趋势。2017年,广西规模以上食品工业用了5.4%的电能创造了16.1%的增加值,因此,发展具有耗能低、污染小的食品工业,既对食品经济转型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也是广西工业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的客观需要。近几年,广西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中,食品烟酒类占比过三成,随着城乡居民在饮食结构上对健康性、享受型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食品工业市场需求潜力增大,发展食品工业可以满足食品消费多样化的需求,是解决广西第三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关键所在。食品工业是农产品向消费市场转化的重要中间环节,与农业发展密切相关,2017年,广西食品工业增加值与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之比为0.4:1,农产品向深加工和精加工食品转化的程度较低。广西具有特色农业的优势和潜力,农产品供给充裕,发展食品工业有利于农产品向加工食品转化,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种养农产品的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要以“大规模、大业态、大市场、大龙头、大集群、大安全、大品牌”的发展理念,确定食品工业发展的重点和方向,重振广西发展食品工业信心,统筹规划、精心谋划产业布局,加大对食品工业企业的政策扶持,推动广西食品工业向大、特、名、优方向发展。

揽天下可食之材,制世人乐道精品。食品工业是建立在自然禀赋之上,并且与当地的农业要素密切相关的传统产业。从自然条件看,广西境内几乎每一个地方都有冠之地方特色的农产品之乡,数量惊人的食品工业原料遍布农贸市场、超市和餐饮市场,完全具备发展现代食品工业的基础和条件。广西食品工业发展应适应新消费需求,在稳定重点行业增长的同时,积极挖掘和培育扶持新的食品加工原材料来源,保障重点食品行业、加工企业的要素供给;要适应“一带一路”、北部湾经济区、珠江-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要求,充分发挥广西面向东盟各国的优势,拓展饮料工业、发酵工业、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工业、罐头食品制造业、焙烤食品糖制品行业、调味品制造业的发展空间;要加快改造升级传统食品品质,增强传统食品在色、味、型及包装的技术含量和营销推介氛围,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档次和知名度,让“广西味道”享誉海内外;要瞄准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领域,大力发展食品工业新产品、新业态,提高产品附加值,以高质量的桂系食品满足国人日益提高的消费需求;要扶持仍具市场潜力的食品老字号、著名商标、知名品牌和地理标志区域品牌,鼓励食品工业企业争创知名品牌,推动广西品牌在全国乃至全球食品经济竞争中占据主动,逐步向品牌经济新时代迈进。

聚行业整合之力,扬八桂特色风采。广西孕育着国内最富集的农副食品,聚集着一批食品、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企业,拥有食品销售的区位优势和渠道特征。要重点加大粮食、蔗糖、果蔬、食用菌、花茶、畜禽、水产品等产业的整合力度,建设一批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加工原料基地,重点发展蔗糖、水产畜牧加工、粮油加工、果蔬加工和精制茶制造业,重点形成以特色优势产品加工大企业为龙头的食品工业产业集群;进一步推动“糖业二次创业”相关政策落实到位,加大对糖料生产和制糖企业的支持力度,促进糖业健康稳定发展。饮料工业应适应更营养、更多元、小众化的趋势,着力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品质、加大品牌培育,推动饮料制品生产向满足小批量、定制化的需求发展。方便食品制造业应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不断优化、调整产品结构,推动方便食品向营养、健康转型发展。酿酒工业应以规模转特色、以产量转品质、以传统消费转理性消费的理念,注重开拓区内外市场,探索创新经销方式。食品添加剂行业应在功能性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和特殊膳食食品等消费热点上挖掘增长点。罐头行业应在产品开发、工艺改进、新包装应用、食品安全和品牌培养等方面进行推动,增加产品科技含量,同时注重节能降耗。焙烤食品行业应在设备、技术、管理水平以及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逐步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调味品行业发展空间巨大,市场前景广阔,应注重培育龙头企业,产生规模效应。茶加工业应继续扩张生产规模,调整产品结构,提升品牌文化特色;要紧紧围绕食品工业关键共性技术,大力引进发展现代食品高新技术,打造一批具有广西地方特色、业态集中的系列食品,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提高广西食品工业规模效益和整体竞争力。

搭政策帮扶之台,解企业经营困境。“十三五”时期广西经济运行将围绕调结构、转方式、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为主要内容而出彩,食品工业发展既遇关键期,也需忍受阵痛。要针对现食品工业企业在营销、融资、用工、技改等方面遇到的现实困难,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政府出台的稳增长41条和提质增效“新28条”等政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精准帮扶食品工业企业渡难关,全力稳定食品工业增长。继续实行给予食品工业企业在技术改造、购买核心设备的补贴政策,落实食品工业出口产品扶持政策,力推营养保健品、绿色产品、自主品牌食品出口,提升广西产品国际竞争力;继续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加大对食品工业企业的信贷支持,为企业发展缺乏资金解难解困;继续清理并减免食品工业企业生产、加工、储运和交易等环节的收费规定,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形成新的商业营销模式,帮助企业降低经营成本、运输成本和交易成本;继续加大人才引进政策,强化食品工业在生产工艺、产品和行业业态的科技创新,着力打造与食品工业相融合的研发团队和体系,推进食品工业向精、深加工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继续实施质量强桂战略,开展品牌兴桂行动,对拥有自主产权的品牌企业、有影响力的地理标志区域品牌企业、进入全国名牌或全国百强的食品企业、获得国家认证或国家给予注册的食品企业予以重奖,并在土地、税收、信贷、技改、物流、销售、原料供给等方面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提升广西品牌经济和社会效益。

走绿色发展之路,筑食品安全网络。广西有25个县(市)被冠以长寿之乡,占全区县级单位数的22.5%,长寿之乡占全国32%,居全国首位,主要分布在河池、桂林、崇左、来宾、贺州和南宁。这些县拥有众多含有健康元素的农产品,比如,稻香米、有机米、有机茶、奶水牛、矿泉水、食用菌、富硒果蔬、富硒禽畜、蜂产品、海产品、植物油原料等,也有一批知名的营养、养生保健产品,比如,巴马长寿食品,桂林周氏、名士威、智力,贺州西麦等,是广西食品工业聚焦绿色发展、实现产品向品牌转变的重要基础。广西食品工业应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从满足消费者对绿色健康食品的消费需求出发,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现有绿色产品升级换代,加快新绿色产品产业化;通过加强技术创新,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从中创造出代表广西食品工业形象的知名品牌。食品安全无小事,社会高度关注,群众普遍期待,食品工业尤其要重视食品安全。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食品安全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的要求,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落实企业、政府、有关部门等各方责任,加大对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力度,强化食品工业企业生产过程的全程风险防控,加强对加工食品特别是婴儿食品、中老年保健品等特殊食品的监管,严惩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行为,全力构筑防范风险隐患网络,确保广西食品安全继续保持稳定向好的局面。

参考资料:

1.中国食品工业发展报告(2016)。中国食品安全报(2017年8月13日)

2.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桂政办发〔2016〕140 号)

3.我国食品行业面临四大挑战将着力打造集群品牌。新华网(2017年12月21日)

       来源:广西统计信息网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合作伙伴招聘机会服务声明

TEL:(4006882265)  传真:0771-5594816

Copyright©2024 仙舟项目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桂ICP备17010536号-1 桂公网安备45010202000355号